倡导理性消费、珍视个人信用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及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部分网络平台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过度宣传借贷消费、超前享受等不良观念,并针对高校学生、青少年、急需资金周转等特定人群开展“精准营销”,造成年轻消费群体出现过度消费,盲目举债、以贷养贷、多头借贷、以贷还贷等现象,造成许多社会问题。
01
案例分析
2017年8月15日,20岁的北京某外国语高校的大学生,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家人发现他留下的遗书后,他的手机还不间断收到威胁恐吓其还款的信息。通过其家人介绍得知,范某一此前曾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借"高利贷”已累计达 13万余元,其中一笔借款数额为1100元,一周后需还1600元,周利息高达500元。
2017年8月24日消息,武汉某大学大三学生因欠下"校园贷"4000元,一年时间滚到50余万元。
2017年9月7日,华商报报道,21岁的陕西大二学生朱某通过网络贷款20多万,用于同学聚餐以及偿还贷款等,当无力偿还时跳江自杀。
网贷对于一些无固定收入来源或超出自己还款能力的人来说确实危害很大。一是影响生活和学习∶ 沉重的息费等心理负担不但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甚至可能出现轻生行为。二是影响父母∶校园贷基本有父母的隐形担保,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为他们偿还,对于困难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

02
如何理性消费
1、树立正确消费观
青年学生提倡通过勤工俭学或助学贷款等方式获得支持,纠正盲目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的错误观念。
2、理性消费
不盲目攀比,不贪图享乐,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勤俭节约、理想消费、科学消费。
3、提高警惕
天上不会掉馅饼 ,对网贷广告中的"免费""优惠""打折" 要多留一份心眼、多打几个问号;平时多了解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
4、保管好身份证件
不随意借给他人自己身份证, 保管好个人证件。
5、选择正规贷款机构
确需贷款要选择有正规许可的机构办理,学习了解合同和金融法律基本知识,并及时按约还款,维护良好信用。
6、自我保护
如无法及时还款,及时协商,申请控期或请父母代偿等。一旦碰到威胁、恐吓等犯人身权的暴力催债行为,切记—定要第时间报警处理!
03
远离网贷理性消费
个人信用报告是“经济身份证”。信用无小事,信用卡、贷款申请和使用等都离不开征信。征信逾期记录多会导致贷款被拒、贷款利率提高等。理性消费可以让我们的负债控制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杜绝了逾期还款,所以对我们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有极大帮助。
04
如何提高个人信用记录
1、按时还款
不管是从银行借钱、机构借钱,如果没按时还钱,银行系统会分分钟记入征信黑名单。而这种记录还分不同情况,30天内的为轻度逾期,30-90天为中度逾期,90天以上为重度逾期。很多客户就对自己的征信不重视,认为拖个几天没关系,不管是什么程度的逾期,只要有不良记录就会对信用造成阻碍,未来买房买车,商业贷款,银行都是不信任客户的。所以在借钱的时候要考虑清楚,一定要有还钱的能力,否则就不要去借,借了就按时还。
2、合理负债
想要打造良好的征信报告,还要有良好的预支消费的习惯。因为银行不怕负债,最怕的是白户,因为白户没有信用历史记录,银行无从判断客户的征信是好是坏,自然也不能对客户进行任何评估。有的人从来没借过钱,第一次向银行贷款就被拒贷,自己还纳闷,这就是白户的问题。养成良好记录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信用卡,少用网贷产品。信用卡每次消费要保持良好的消费习惯,避免逾期或套现,不要以卡养卡,也不要一次性大额刷卡。每次点点滴滴的消费,都能促进良好的信用。
3、减少信用记录查询
很多人没事就去查询自己的征信记录,这也是不好的行为,一年之内查询最好不要超过两三次。因为只有放款的银行或者机构才会去查询征信,如果你反复查询,只会证明你非常缺钱,这也是银行考虑的范围。另外,也不要频繁去平台或者机构申请额度,每申请一次,机构都会对你征信多一次查询,这样也是不好的。
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理性借贷
不要贪图一时享乐
不计后果,盲目借贷